语言的交流,是为打开思想的大门……
最近,一个国外的研究团队,在街头蹲守数天,观察了3038名行人,其中有647人一直把手机拿在手里,但却没用也没看。数据公布后,这些人被网友称为“遛机族”。研究者认为,“握着手机会使人获得一种控制感和安全感,这在他们心里建立起了心理依赖”。
出门可以不带钱包,不带银行卡,但绝不能不带手机,这已经成为许多当代人生活的常态。但也有人担忧,过度依赖手机,会不会产生负面的问题?为此,本报邀请著名新媒体研究者、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国庆,讨论手机依赖带来的安全感问题。
手机关联了太多东西
北京晨报:以前出门,人们考虑是家里的电器、煤气有没有关好,门锁没锁,钥匙、钱包带没带,现在出门,考虑的第一件事往往是带没带手机。工作、学习的时候,要把手机放在目光可见的地方,甚至走在路上,也要把手机拿在手里,而不是装在口袋里。人制造了手机,是为了方便我们的生活,但很难说,究竟是我们控制手机,还是手机控制了我们。
张国庆:手机关联了太多生活中必要的东西,银行卡、公交卡、地图、各种生活软件……人的出行、购物、社交等许多日常的活动,都需要手机的帮助,一旦丢失,轻则造成不便,重则造成惨重的损失。尤其是手机普及了以后,几乎全民拥有,那么没有手机的那个人,就特别的孤立,就好像在一个大家都说中文的环境中,有一个人说法文,不仅没法儿沟通,很多事情都没办法进行。
北京晨报:依赖手机,其实是依赖手机的种种功能,依赖它所关联的那些东西。在未来,它可能还会关联更多的东西,所以一旦手机离手,可能就会失去安全感,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孤岛。
张国庆:不仅是生活,工作也越来越多地和手机相关联,甚至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手机管理员工、安排工作、进行内部合作等,所以前段时间有人辞职,单位要求删除微信通讯录,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就是这个原因。这些东西,恰恰和安全感有关,不仅关系自己的安全感,也关系别人的安全感,假如面对的是一个经常联系不上的员工,企业的管理者也没有安全感。
工具也在
不断地变化
北京晨报:人类善于制造工具、借助工具完成原来不能完成的事情,这当然是好事。但人和工具过于紧密的联系,也可能会造成困扰。典型的就是手机依赖,假如手机不在身边,就觉得浑身不舒服,这种现象很多人都有,这也让不少人开始重新思考人和工具,人和手机的关系,我们是不是真的这么需要手机。
张国庆:其实这个问题,应该纵向地去看。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在可知的历史中,工具一直都在不断地演变和进化,以前靠畜力拉车,现在新能源才是大趋势,以前的工具,是人力的简单延伸,现在的工具,甚至有时候超越了人的想像力。而在这个过程中,迷恋工具,离不开工具,不是第一次发生,但没有哪一种工具,曾经造成过不可承受的恶果。因为工具会更新换代,一个新事物刚刚出现的时候,大家迷恋它,但很快就会归于平淡。如果是不同时代的人们,他们所使用的工具,差异性就更大,不存在年轻人会迷恋老的工具的情况,所以我觉得不用担心手机依赖的问题。
北京晨报:今天觉得非常重要的事情,过一段时间,可能就会发现,其实不那么重要。今天觉得离不开的东西,可能很快就会弃若敝履。
张国庆:是这个意思。岁月流逝,许多东西都会淡去,博客刚刚出现的时候,很多人每天都写,认真回复每一条留言,现在你要说发博客,别人会觉得很奇怪。朋友圈刚出现的时候,有人每天发几十条,只要闲下来,就在刷朋友圈,现在可能十天半个月不上都很正常,新鲜感过去,总会归于平淡,这是自然规律。
责编:何洁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