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洋学历”没用 而是唯学历论过时了

2019-05-20 11:24:15来源:长沙晚报
字号:

近日,一份关于留学生回国求职现状的调查报告走红网络。其中,针对留学生回国求职回复率低于国内学生的调查结果,引发网友热议。曾带着理想出国的留学生们,求学归来却面临种种困惑。有人惊讶海归简历也屡屡石沉大海,有人无奈留学的投入与回报相去甚远,也有人困惑现在的洋学历为何越发黯淡。
  调查报告中提到的“留学生回国求职回复率低于国内学生”是指,毕业生在给国内用人单位投递简历时,国内学生得到回复的可能性比留学生更高。这无疑是对过去我们某些认知的一种颠覆。以前人们认为,按照文凭含金量排序,最低的是国内普通高校,其次是国内985、211名校,洋文凭处于“食物链顶端”。现在情况已然不同,不是光拿着洋文凭就能高人一等,“海归”变“海待”的现象也愈发普遍。
  据猎头公司猎聘网2019年1月发布的调查报告,2018年有八成“海归”留学生的预期年薪在20万元人民币以上,但半数以上受访“海归”年薪在10万元以下。相较而言,选择留洋比在国内求学付出了更多成本,但从回报上讲,并没有满足留学生们的期望值。这些事实从某种程度上可以为部分盲目出国的学生提个醒:如果只是为了拿“洋文凭”而留学,这条路已经不好走了。
  “洋文凭”的光环逐渐褪去,与国人的视野愈发开阔有关。人们发现外国的月亮不都是圆的,国外野鸡大学也不少。某些学生甚至是因为在激烈的国内竞争中失败,被迫赴国外留学,上的也是国外很一般甚至是不具备办学资质的学校,这些学生回国找工作难是必然的。不过,这还不是主要原因。要知道,不是只有野鸡大学的留学生不好找工作,一些国外名校的学生也面临找不到好工作的困境。国内学生有更多的本土实习经验,工作上手更快,而不少“海归”回国后,所学多多少少会遭遇“水土不服”。
  其实说到底,这是职场用人单位更加务实的一种体现。正如有企业提到,“企业不会为学历买单,只会为能力买单”,学历不等于能力已经愈发成为社会共识,在此背景下,洋学历当然也不能与高能力划等号了。国外高校与国内高校培养方向和思路不同,导致很多留学生遭遇水土不服,以致洋学历遇冷,这是客观存在的现实。这一方面说明,我们不必盲目推崇洋学历;另一方面也启示“海归”们,要善于发挥自己留学国外的优势,同时也要补齐自己缺乏国内行业经验的短板。
  我们不是要唱衰洋学历,而是通过市场的选择,看到了人们对学历的认知日趋理性,这无疑是职场用人观念进步的体现;同时也能反过来促进学子们在是否选择留洋的问题上,做出更加理性的判断。(段思平)

责编:赵宽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