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发布来华留学教育发展报告

2019-05-31 08:50:27来源:经济日报
字号:

5月29日,人大重阳报告第55期《培养全球栋梁之才:来华留学事业70年进展、潜力与建议》在京发布。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丝路学院院长杜鹏,教育部国际司处长毛冬敏等出席发布会。

报告全面回溯了70年来,来华留学与海外人才教育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发展进程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最早的是1949-1978的新中国艰辛探索期,而后是1979-2012的改革开放蓬勃发展期,从2013至今则进入了新时代全面推进期。报告通过详实的数据分析清晰展现了来华留学教育的进展、结构与趋势。第一,70年来,留学生数量、生源国数量、接受院校数量均逐年增长。第二,留学生生源国以发展中国家为主,近年来“一带一路”效应凸显。第三,加入WTO以来,中国已从留学“边缘国”发展为全球第二大留学目的国。第四,中国为世界培养了越来越多的栋梁之才。比如,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就培养了5位总统、1位副总统、1位总理、8位国防部长。

王文表示,报告中有几个数据值得关注。目前中国已经有一千多所大学在接收留学生;从2016年开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留学生目的地国,亚洲第一,超过日本、韩国成为第一大;过去6年时间,中国招收的留学生23%是来自于发达国家,77%来自于发展中国家,23%来自于发达国家已经高于发达国家人口在全世界人口的比例,说明有更多的中国留学生来自于发达国家。

进入新时代,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教育的对外开放迎来了历史性契机。六年来,“一带一路”合作国家的学生对来华留学明显更加积极踊跃,来华留学生规模持续扩大,生源质量与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在保持较高速度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质量提升。然而,当前来华留学事业的开展也存在一定不足。比如,从生源国分布来看,来华留学生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而发达国家则较少;中国高等教育在有效提升来华留学生“知华”能力上仍有巨大潜力;来华留学生就读高校在中国的地域分布上仍欠均衡;就业支撑体系、奖学金效用、留学生教育质量亟待提升。

为此,报告提出四点建议。第一,建议更多的智库人才投入到国际人才培养的教学与管理工作中。2013年以来,一批有科研实力、有丰富国际交流经验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脱颖而出。智库科研人员本身对中国国情、全球发展大势等重大议题有长期、专业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科研与学术影响力。这些智库人才中有不少也长期活跃在中外人文交流的第一线,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熟悉外国国情、民情,知道如何与不同职业、背景的外访人员打交道,并有效地将中国理念、中国故事潜移默化地进行国际传播。第二,建议加强中国国际教育的品牌特色塑造。第三,建议稳中求进、宁缺勿滥地提升来华留学事业。第四,建议着重改进教学模式、提升师资水平。(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孙昌岳)

责编:周璇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