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中国,文明因交流而多彩

2019-06-05 06:49:23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古往今来,任何一种文明都需要从其他文明汲取养分,择善而从。当一代代青年学子走出国门,增广见闻的时候,不少国际学生也悄然来到了我们身边。他们来我国交流学习,增进对中国的认识,加深对中国的了解。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留学中国,已经成为品牌”。

有这样一组数字可以佐证,据今年4月教育部发布的《来华留学统计简报》,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2万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1004所高等院校学习,比2017年增加了3013人。

中国是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

国际学生来中国学习,哪类专业最热门?答案是:工科、管理、理科、艺术、农学。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几类专业学生数量增长明显,同比增幅超过20%,显示出我自然学科专业教育越来越具有吸引力。”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中国继续保持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地位。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华攻读学历课程,学历生和研究生占比实现双增长。“学历生总数25.81万人,占来华留学生总数52.44%,同比增长6.86%;研究生人数达8.5万人,比2017年增长12.28%。”这位负责人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留学生的专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我国政府奖学金杠杆作用持续显现。2018年共有来自182个国家的6.3万名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在华学习,其中学历生共计5.66万人,占比89.86%,研究生共计4.40万人,占总数的69.75%。“政府奖学金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不断提升,引领来华留学向高层次、高质量发展。”这位负责人总结。

除了奖学金政策,近年来我国逐步完善从招生、教学、管理、服务到就业的政策法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这位负责人表示,“国家先后出台《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规定》,明确国际学生的招收和培养条件,也明确了学校和各部门的管理责任,为进一步规范管理提供了法规依据。教育部联合外交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17年年初出台了《关于允许优秀外籍高校毕业生在华就业有关事项的通知》,为国际学生提供便利,来华留学的吸引力进一步提升了。”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打造“留学中国”品牌

在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过程中,在能源、交通、通信、金融、海洋等领域,都有这些可爱的国际学生的身影。

“我们积极落实领导人重要外交承诺,设立中非、中蒙、中坦、中埃和中印尼等专项奖学金;配合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设立中美、中欧、中俄人文交流奖学金。我们还通过部委合作、省部合作、高校合作,在重大领域培养储备沿线国家人才,为‘五通三同’,助力中国行业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这位负责人指出。

据统计,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64国来华留学生人数共计26.06万人,占总人数的52.95%。在服务教育改革发展中,来华留学助推“双一流”大学建设和教育国际化,支持高校将留学生培养与学校重点学科建设相结合,培养高层次、高质量的国际知华友华人才,推动高校国际化教学和科研的发展,为提升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作出了积极贡献。

感知中国,拒绝偏见和歧视

在来华留学生的心中,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正焕发出特殊的内生动力。

“我们积极推动来华留学教育质量规范建设,出台了《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同时鼓励第三方行业组织制订行业协会认证标准并开展试点认证工作,建立完善激励、认证、评估、督查等质量保障机制,促进‘管办评’分离,逐步完善来华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我们还坚持中国政府奖学金预科教育考核制度,不断完善预科教育;建设了52个来华留学示范基地,评选了300门英语授课品牌课程;我们坚持推进管理队伍建设,培训了基层留管干部3000多人,设立了英语授课师资培训中心,培训了近千名英文授课教师,这些都是吸引国际学生来华留学的亮点。”

而“感知中国”“我与中国的美丽邂逅”等活动的举办,更令他们增进了对中国的感情。

“我们以打造品牌活动为依托,增强在华留学生对中国社会的融入感,先后开展‘留动中国-在华留学生阳光运动文化之旅’、中国政府奖学金生的‘感知中国’文化体验活动等品牌活动,吸引了许多留学生生积极参与,引导广大留学生走进矿山油田、农村社区、高新社区,取得积极社会反响,极大增进了在华留学生对中国的认知,加深了对中国的理解。”这位负责人说。

相知无远近,万里互为邻。拒绝所有形式的偏见和歧视,欢迎每一位学生和学者。在采访的尾声,这位负责人表示,中国开放的大门会越来越大,中国教育开放的大门也会越来越大。增加交流,深化合作,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石。(姚晓丹)

责编:周璇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