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日前,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发布消息称,近日,美国发生一起涉及留学生的“虚拟绑架案”。在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敦促下,当地警方一天内“解救”当事人,但事件给留学生及其国内家人造成财产损失和心理伤害。
据了解,该案情是这样的:近期,留学生李某接到“某快递公司”通知领取包裹的录音电话,并根据提示按键接通人工服务。自称快递公司工作人员的骗子登场了,利用李某提供的个人信息代为“查询”,发现包裹是一封“北京市公安局”寄来的法律文件,通报李某因“涉嫌国际洗钱”被该局立案侦查。电话随即又被“转接”到“北京市公安局”。“王警官”“张检察长”轮番上阵,诱骗李某添加“警用微信”进行保密联系以配合案件调查,全面获取了李某家庭背景、账户情况等信息。随着“调查”深入,“王警官”越来越相信李某清白,主动表示愿协助其在法律框架内尽快解决此案,以免其被遣返而无法完成在美学业。急于摆脱麻烦的李某对“王警官”深信不疑,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多次向“王警官”提供的“安全账户”转账用以进行“资产清查”。
眼见李某已无油水可榨,“王警官”又称该局正在侦办一起绑架案,因李某跟人质长相高度相似,请其配合拍摄“被绑架”视频以协助警方突破“已被抓获但拒不交代的绑架案嫌疑犯”。在成功获取李某自拍视频后,“王警官”称有关案件已到收网抓捕阶段,为保护李某安全,要其外出躲避,除保持“警用微信”联系外切断与外界一切联系。随后,趁李某与外界“失联”期间,骗子将视频发给李某国内家人索要赎金,制造了一起“虚拟绑架案”。
虽然诈骗剧本老套,但骗子针对受害人的个人情况和性格特点绞尽脑汁设计个性化“剧情”,仍具有较大欺骗性。据当事人事后回忆,其也曾感到怀疑,但骗子似乎总有“天衣无缝”的说辞打消其种种疑问,加上自己希望尽快解决麻烦的迫切心态,最终在紧张、慌乱、不安中一步步走入对方设好的陷阱,回想起来仿佛参演了一部警匪大片。
其实不管骗子的骗术花样如何翻新,只要了解掌握基本防骗知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就能有效避免上当受骗。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再次郑重提醒:
1.接起电话凡是录音来电的,即可判断是诈骗电话,应毫不犹豫立即挂断。
2.凡是电话里索要个人银行账户信息或是要求转账汇款的都是诈骗电话,应毫不犹豫立即挂断。
3.对声称来自中国使领馆、银行、快递公司、美国有关政府部门等单位的电话要注意甄别。不在接到的电话中透露个人重要信息。不转账不汇款。
4.接到陌生电话通知“孩子被绑架”“亲人意外伤亡”等信息时,务必通过其他渠道核实再行处理。(全媒体记者 李琼)
责编:耿佩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