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女孩留学意大利 希望未来回祖国“修文物”

2019-11-05 13:25:35来源:沈阳晚报
字号:

3年前,18岁的沈阳女孩李楠独自拖着两只装得满满的30寸行李箱和一只登机箱,跨越7个时区,来到了意大利南部古城莱切。与绝大部分留学生出国之前的精心准备不同,她直到被意大利的高校录取,才开始认认真真考虑留学这件事儿。作为一名艺术生,她在真切感受到意大利的艺术气息后,立志回国修复文物。

无心插柳 她高二考上意大利名校

李楠的留学之路,纯属“无心插柳”。在东北育才悲鸿美术学校读高二时,按照家长和老师原本设定的轨迹,成绩优异的李楠应该参加高考,并成为国内一流美术学院的学生。“有一天我和我爸去鲁美附中附近吃饭,正好看到校园里意大利的大学在招生,想试试看,就随便报了个名。”令她没有想到的是,成绩出来后,自己居然被录取了!

直到那时,她才开始思考留学这条道路。“我是学美术的,意大利在美术教育方面有优势,而且去留学就不用面对‘压力山大’的高三和高考,所以在国内学习了一年意大利语后,我就来到了意大利的莱切美术学院。”她回忆说。

李楠就读的意大利莱切美术学院,是一所意大利公立美术学院。“这里是意大利少有的拥有文物修复专业的美术学院,这也是当初我选择这个学校的主要原因。”她告诉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虽然她就读油画专业,但一直在文物修复工作室潜心学习,以此实现自己的梦想。

艺术之城 随处可见街头艺术家

初到意大利,李楠便被艺术之都的浓厚艺术氛围深深吸引了。“唯美的古典教堂遍地都是,随处可见乐器演奏或者卖画的街头艺术家,妙趣横生的涂鸦到处都是,就连我们楼下网吧墙上的装饰画都够举办一个小型画展的。”她介绍,意大利人的生活比较安静,很少有K歌、广场舞之类的娱乐活动,人们日常最多就是“开party”,而且按照当地礼仪,受邀的人一定不能空手参加。

因为学校是没有宿舍的,所以学生们一般都在校外租房子住。留学的第三年,李楠从国内回到意大利时,本打算一起合租的室友临时变卦,导致她没有房子住,于是一天跑了至少六个中介,最后才在网站上看见靠谱的房子,安顿下来。“这样窘迫的经历,很多留学生应该都经历过。”她说。

一视同仁 教授常用“唠嗑”式教学法

“其实在意大利,美院和美院之间都是差不多的,因为意大利的教授们的教学工作是轮流制的,今年教你的教授去年可能在罗马美术学院,明年又不知道他会去哪个学校。”李楠介绍,虽然是美术学院,艺术家教授们对学术的严谨性却毫不含糊。

“大学用的是学分制,教授喜欢用‘唠嗑’的方法教学,而且重视考试分数,考试得高分才能报考研究生,如果毕业分数低,很多大学的研究生是不允许报考的。”她所在的莱切美院中国学生很少,所以在考试的时候教授通常一视同仁,用考意大利人的方式考中国人。

在李楠看来,教学模式的巨大差异是最明显的。“在国内,我们美术生,至少是上大学之前更多的讲究是技法,集训的时候每天都画相似的东西,在考场上能看到大家画的东西都是差不多的,甚至连风格都是相似的。”但在意大利却不是这样的,教授很少会教学生某个东西应该怎么画,而是看自己的领悟力。

在家做饭 省钱还能缓解思乡之情

在生活中,李楠是一个“特别逗”而且十分独立的女孩。因为从初中开始便住校,所以留学这几年即便每年只回一次国,她也并没有感到孤独。“想家的情绪偶尔也会有,但现在通讯这样发达,没事儿就能跟家人视频一下,所以很快会缓解。”李楠化解思乡之情的另一个“绝招”,就是自己做饭。“从小放暑假回奶奶家我就总在厨房帮我奶做饭,所以做饭对我来说完全不在话下。在我奶的常年熏陶下,我还会包饺子、馄饨、馅饼之类的面点,我还会做烤冷面。”因为周围的朋友们都不会,大家还送她一个“中国驻意大利传统面点传承人”的绰号。

其实,自己做饭的最重要原因是省钱。如果出去吃,一顿意大利餐至少要十几欧元,但在家做的话“十欧元可以买3天的菜,还能吃点肉”。

有一次,她突发奇想,画了三个莱切的地标建筑,然后在淘宝上找了一个店铺把画印在布包上,再运到意大利,在街头摆起了“地摊”。“夏天的莱切是意大利著名的旅游景点,旅行团特别多,我这个包也算是纪念品了。”她第一次“出摊”,便有一对外国夫妇特别中意她的包,赞不绝口,并且一下买了三个,着实令她开心了一整天。李楠还把自己设计的包送给了房东,房东高兴得赶紧去跟家人炫耀了一番。

展望未来 最大心愿是回到祖国工作

或许因为艺术气质太浓郁,李楠眼中的不少意大利人都十分“随性”。“这里的人特别喜欢迟到,或者‘放别人鸽子’。在我们学校,9点钟上课,教授9点半才到教室的情况经常发生。最夸张的是,我的朋友在另外一个城市读书,毕业答辩时教授没来,原因竟然是教授忽然想出去喝咖啡。”李楠说,自己刚来时简直难以置信,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

这些有趣的经历给李楠的留学生活增添了无数的色彩,却并没有改变她留学的初衷。“我一开始就是想来意大利学习文物修复的,所以现在也在莱切的一个文物修复工作室学习。”李楠认为,在国内,文物修复目前还是一个比较冷门的专业,而自己要学的还有太多太多。她希望自己可以学好这门技术,未来回国发展。“毕竟,我们中国是文化古国,需要修复的文物古迹有很多很多。希望我所学的专业,将来也可以为国家做一点贡献。”她说。

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 吴佳

责编:耿佩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