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杂音",海外留学生如何理性表达爱国声音?

2019-11-29 06:43:41来源:环球网
生成海报
字号:

近期,受香港局势发展的影响,国外一些大学校园里不时出现一些针对中国的杂音,甚至一些“反华”势力的公然挑衅。对此,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自发站出来,以各种方式为祖国声援,讲述中国观点,表达爱国情怀,引起国内外热议。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持不同观点者之间较为激烈的对立甚至引发冲突的情形,令人担忧。留学生应如何正确面对海外“杂音”,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

当地时间8月18日,美国北加州各界华人、中国留学生以及中国游客数百人自发在旧金山联合广场举行集会,声讨香港激进示威者暴力乱港行径,表达“一个中国”立场。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刘关关 摄

当地时间8月18日,美国北加州各界华人、中国留学生以及中国游客数百人自发在旧金山联合广场举行集会,声讨香港激进示威者暴力乱港行径,表达“一个中国”立场。 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

为什么都说“出国之后更爱国”?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每个中国人一旦走出国门,就会更加深刻而直观地感受到,个人的命运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外界怎么看待中国?中国正面临什么样的风险挑战?所有这一切问题,都会影响每一个海外中国人的日常感知。所以,“只有中国发展好,而且大家都说中国好,我才能更好”。

事实上,在这个全球化、信息化的世界里,在这个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新时代,留学生们不仅很难再“不闻窗外事,只读圣贤书”,而且每当海外遇到一些涉华敏感问题引发争议的时候,校园里往往难以再找到“一张平静的书桌”。

面对外面世界对中国的种种陌生、疑虑甚至曲解和仇视,不沉默,不躲避,以适当方式发出中国声音,澄清事实,增信释疑,既有助于留学生们提升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化思维的能力,累积应对复杂事务和多元化挑战的经验,也有助于增进中外双方的了解和尊重,赢得外界的认可和尊重,为自身争取一个更加友好、公平的外部环境。

8月18日,有上千英国华人华侨和中国留学生参加的“反暴力,救香港”大集会在伦敦市中心特拉法加广场举行,图为集会现场。<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张平 摄

8月18日,有上千英国华人华侨和中国留学生参加的“反暴力,救香港”大集会在伦敦市中心特拉法加广场举行,图为集会现场。中新社记者 张平 摄

正如外交部发言人所说,“包括留学生在内的海外中国公民对妄图分裂国家、抹黑中国形象的言行表示愤慨和反对,完全理所应当,也在情理之中。”每每看到有留学生挺身而出,维护祖国的尊严,笔者无不为之欣慰和感动,因为这是新时代中国年轻人的担当之举,是中国发展的自信所在,更是中国未来的希望所在。

资料图: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耿爽

资料图: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耿爽

但同时也应看到,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各国社会人文环境和法律制度差异多元,一些在中国人看来情理之中的言行举止,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就可能授人以柄,产生复杂后果。对海外留学生表达爱国热情的正义之举,要支持、要点赞,但更要从保护他们的角度出发,给予一些必要提醒。

首先,一定要了解规则,遵规守矩。留学生在海外的一言一行,特别是在校内外举办或参与集会、游行等公共活动,都应严格限定在驻在国法律法规以及校纪校规的框架之下。举办公共活动需要经过什么样的申请程序,有没有什么注意事项?对别人举办的公共活动,参与者如何表达不同意见?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哪些可以说,哪些不能说?不少国家和学校当局对此都有明确规定和相对清晰的界限,比如不得随意撕毁或覆盖贴在校园特定公共区域的宣传品、阻碍他人业经批准的活动秩序、使用超过一定规格的高音喇叭等。当地的中国留学生社团组织应多方了解相关规定并广而告之。在没搞清这些规矩之前,一定不要随性而为,否则很容易触碰法律法规,造成被动。

其次,冷静行事,避免冲动。“血要热,但头要冷”,面对杂音特别是那些“反华”势力,可以发声和批驳,但不宜正面对抗,更不能发生肢体冲突。既不要去刺激对方,比如谩骂、人身攻击或破坏对方的宣传品等,也不要轻易陷入别人挑衅的圈套,一点就炸。几年前,有一位旅居国外的留学生因反感当地“法轮功”分子的宣传,上去一脚就把对方展板给踢碎了,这种正面“刚”的行为虽一时解气,事后却因涉嫌“损毁他人财物”遭到长时间恶意诉讼。事实上,激怒血气方刚的中国留学生,刺激他们采取过激行为,然后搬出法律来死缠烂打,正是敌对势力的一贯招数,一来可以“暴力受害者”姿态博取当地社会同情,二来可以对爱国学生“杀一儆佰”,三还可以诋毁中国政府,可谓“一箭三雕”。希望留学生们对此高度警惕,切勿中计。

第三,理性表达,以理服人。发声不是为了宣泄和斗气,而是为了传递和争取。面对“杂音”,比的不是嗓门大,博取眼球,比的是赢得观感,获取人心,特别是公共集会中,更需要文明有序的组织,通俗易懂的表达,简洁清晰的展示,目的就是要让当地社会民众更多地了解真实的中国,倾听中国人民的看法。此外,在当地通过新闻媒体和社交网络发声、给有影响力的政要和机构写信、在各种公共活动平台上发言,表达观点,都是很好的发声渠道。用当地人能够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摆事实、讲道理”,介绍和宣传中国,增进彼此了解和友谊,始终都是正确的表达方式。

此外,依靠集体,团结一致。爱国,能增强我们的归属感和凝聚力。面对迎面而来的风风雨雨,留学生们积极依靠中国学生社团组织,团结包括港澳台地区同学在内的青年学子们,相互帮扶,相互提醒,群策群力,共同维护群体权益,这本身就是中国人在海外长期生存和发展的应取之道。

中国驻外使领馆特别是从事教育和领事保护工作的外交领事人员,则应进一步加强对驻在国的形势跟踪和制度研究,对留学生开展理性爱国活动予以关心、支持和引导,提供相应的法律咨询和安全提醒,并在他们的权益受到损害时及时出手,积极作为,坚决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保护好他们的爱国热情,让广大海外留学生深刻感受到,“祖国在你身后”。

11月24日,韩国釜山大学校园内出现诋毁中国国家领导人的大字报,中国留学生通过学生学者联谊会紧急联系中国驻釜山总领馆。总领馆当即向校方和警方提出严正交涉,随后校长下令将校园内的所有相关大字报全部清除。这件事不失为一个范例。

“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什么样,中国就什么样!”对每一个身处海外的留学生而言,勤奋学习,理性行事,立己达人,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倾听来自中国的声音,这就是爱国、报国的最好方式。(赵岭)

责编:周璇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