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德国学术之路 中国学者融入世界

2021-04-08 10:06:14来源:科技日报
生成海报
字号:

博士毕业后如何在德国获得教职?应聘教授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围绕年轻学者在德国高校的学术之路这一主题,科技日报记者应邀参加了德国华人教授学会和对话德国协会共同举办的一场报告会,9位在德工作的华裔教授分享了他们成长为教授的历程和体会,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够成长为教授,为提高德国高校的国际化水平、促进中德科学交流添砖加瓦。

应聘教授有径可循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德国,教授都是一个十分受人尊敬的群体。德国390多所各类高校中约有48500多名教授。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前慕尼黑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孟立秋教授说:“德国的终身教授职位长期以来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只有当老教授退休或新设教职的情况下,才会招聘教授。博士毕业后成为教授是一个成才和成器的过程,其难度超过了医生和律师等其他职业。”

德国大学的教授岗位一般都会公开进行招聘。明斯特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系主任蒋晓毅教授介绍说:“首先学校会发布招聘启事,明确候选人资格和学术能力等各方面的要求。相关的学院会成立一个专门的招聘委员会,成员除了教授,还包括学生代表等。一般上百个候选人竞争一个岗位是正常的。”申请材料包括简历、论文、教学记录(含学生的评价)、今后的科研计划等等。经过初步筛选,一般有6—8人能够进入到面试阶段。

对于理工科而言,面试过程除了面谈之外,一般会要求作一个关于未来科研设想的报告,然后做一个教学的示范,例如就大学一二年级的某门课讲半个小时左右。蒋晓毅说:“委员会根据面试的情况选3个人的候选名单,然后送外部专家进行评审。最后参考外部评审结果进行排名,并上报学院和学校进行审批。通过之后,按顺序通知排名第一的候选人,双方开始商谈工资、资源、常规经费和启动资金等等。如果谈不妥,再把机会依次让给排在后面的人。”

教授资格和教授岗位有差异

与其他国家不同,德国大学某些专业的教授招聘至今仍然需要教授资格。欧洲科学院院士、锡根大学教授张传增介绍说:“教授资格实际上是在博士学位之后的一种升级资历,如何授予在德国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获得博士学位后可以选择做博士后,或者去企业学习实践经验,才能申请教授资格或者教授资格同等资历。博士后研究尽可能不要从头做起,要积极发表文章并参加国际会议。企业经历3年左右比较合适,注意不要中断学术研究。”

掌握德语有利于参与大学的管理工作。欧洲科学院院士,哥廷根大学傅晓明教授通过自己的经历解释说:“对于获得教职这一步来说,在综合性大学的理工科专业,一般会英语就可以。如果教授招聘启事是英语的,那么应聘材料完全可以用英语写。很多大学本科和硕士的教学也可以用英语,考试可以用英德双语。科研工作一般用英语就可以。”科隆商学院的马小娟教授补充说:“文科或应用型大学的教授职位对语言要求要高一些。应聘试讲课时要分别用英语和德语来讲。工作中一般都用德语与学生交流和授课。”

德国的大学一半以上是应用型大学(206所),近年来科研能力增长很快。马格德堡应用科学大学副校长丁永健教授说:“教授招聘中应用型大学非常注重企业的实践经验。一般要求博士毕业以后,有3年以上的校外工作经验。工作中教学任务相对多一些,每周可能要8—18小时。能够在博士点培养博士的应用型大学教授需要一些个人的学术指标,并定期(5年或10年)进行评审。另一方面,由于科研压力小,很多教授都可以开自己的工程事务所,从事兼职或创业。”

德国四大校外科研机构——赫姆霍兹联合会、马普学会、弗劳恩霍夫协会和莱布尼兹联合会与大学合作设立了很多联合教授职位。同时在德国航空航天中心和慕尼黑工业大学负责两个部门的朱晓香教授说:“具体的合作模式有3种,包括减少一定教学任务的柏林模式、全职服务于研究机构的于利希模式以及兼职服务于研究机构的卡尔斯鲁厄模式。不同的模式各州规定不一,区别很大。科研机构资金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大学里则相对自由,可以做更多的创新。最好的办法是在两个领域里找到最佳的结合点。”

中国学者走向国际舞台

科隆大学赵英帅教授介绍了在中国博士毕业后赴德国高校工作的经验。她说:“2018年,出国就业已经成为中国博士毕业生就业的第二大选项,达到了大约7%,并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从2021年中国大学在全球前500所大学的排名来看,在顶级学术方面,中国大学上榜数量已经是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我们应该有足够的信心,凭借自己卓越的科研能力走上国际舞台。”

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德国华人教授学会主席曾安平教授介绍说:“20世纪德国大学里的华裔教授屈指可数,到2006年成立华人教授学会时也只有约25人,近年来随着德国大学的国际化进程,华裔教授的队伍已经增加到80—90人左右。德国在近一百年里有3个人因合成氨研究荣获诺贝尔化学奖。中国要成为世界制造强国,赶超先进国家,就必须学习这种把原理和工程紧密结合并研究到极致的精神。希望将来有更多的中国学者走上这条德国学术之路。”


责编:耿佩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