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海明威《老人与海》的故事人们都耳熟能详。而在故事诞生的海岛古巴,除了肆虐的海风和凶猛的大马林鱼,也有白海沙滩、棕榈树林这样明媚的色调。因为地处热带,这个小小岛国盛产水果,人均产糖量更是居于世界首位,是名副其实的“甜蜜土壤”。高中毕业后,韩旭在古巴留学近十年,在大洋彼岸的“第二故乡”,她过着怎样的学习生活呢?
一次“偶然”的留学
出国留学对按部就班参加高考的韩旭而言,是一次偶然的机遇。2008年高中毕业后,她在填报志愿期间看到报纸上刊登的“古巴政府单方奖学金项目”,高考成绩在二本线以上的应届考生就能报名。符合要求的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与选拔,最终被选中,获得公派留学的机会,前往古巴接受本科教育。
“古巴政府单方奖学金项目”是中国与古巴两国政府间的教育合作项目,专门为支持中国中西部地区12个省区培养人才而特别设立。自2006年至今,中国先后派出了3000多名青年学生赴古巴留学,攻读对外西班牙语、医学、护理、旅游管理等专业。
韩旭本科就读于哈瓦那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制要求为6年。加上所有留学生在入学前接受的一年期西班牙语语言培训,她用了7年才完成本科学业。“古巴的医学专业虽然年限长,但也意味着临床实践的锻炼机会多 ”,在韩旭看来,医学专业的长学制不失为一项优点。
毕业后,她前往西班牙阿尔卡拉大学攻读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学位,但考虑到消费水平与生活环境,她最终还是回到了熟悉的古巴,在本科所在院校与专业继续博士生涯:“一方面是喜欢古巴的学习环境,老师同学的友好与热情会消解学习压力带来的紧绷感,心态上更加轻松和积极一些;另一方面是考虑到这边的物资虽不丰富,但也会相应减少很多消费,生活成本较低。”
古巴生活的苦与乐
“预科结束后,医学学习主要在哈瓦那,虽然有很美的风景,老城区也有很多漂亮的老建筑,但新城区高楼大厦不多,没有我想象中的首都繁华。那时还不了解古巴的历史,后来才知道古巴在经济制裁下各方面发展的困境。”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古巴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商品供应有限。初到古巴的韩旭就常常陷入“物资匮乏”的困境,但养成“囤货”习惯后,她很少再遇到“断粮”问题。有时实在缺乏某种物资,她便会寻求当地人的帮助——韩旭的房东患有糖尿病,不能摄入过多糖类,但计划经济下他仍有购买份额,韩旭便会在需要时请他代为购买。
在古巴还有一项令人意想不到的“高额支出”——上网费用。2013年,古巴政府开设国有网吧,2017年古巴允许安装家庭宽带,全国各地的公园和广场也开设了公共Wi-Fi连接点,但需要付费使用。目前各市区已普及4G信号。韩旭说:“如果只是一般的语音聊天或是偶尔上传视频、下载文件,一个月的话费支出可以控制在200-300元人民币,在线看电影、追剧的话流量支出会更多。”因此,古巴现在还流行着拷贝“影视资源包”的娱乐方式,内容包括电影、电视剧、新闻、比赛等,朋友间常常共享这些资源以节约流量。
但生活在古巴也有许多好处:“古巴的公共交通十分便宜,折合人民币只用几角钱。在学校食堂,一餐也只需3、4角钱。”此外,古巴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免费医疗,即患者看病无需花任何费用。“古巴政府长期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为古巴药品和生物技术的研发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药品、疫苗和生物技术的出口有助于支付医学研究和免费卫生系统的费用,我想这是古巴医学发展得不错的原因。”韩旭说道。
“虽然这里不发达,但我的生活很理想”
留学的这些年里,韩旭体验了不少“古巴风情”。她十分享受富有拉美特色的雷鬼音乐,最喜欢当地一个由十几位古巴资深音乐家组成、名为“好景俱乐部”(Buena Vista Social Club)的音乐团体。每年八月,哈瓦那都会在著名的滨海大道举办为期十天的哈瓦那狂欢节,节日期间有无数彩车、不同的音乐与舞蹈演出,十分有趣。
除了体验当地文化,她也不忘把中华文化传递出去。她所在的研究所食堂只有最基本的古巴菜,足够吃饱但风味不足,想念中国味道时,韩旭便会自己做饭带去学校,分享给同学和老师。她记忆最深的是一次自己做了腊八粥,同学惊奇地问道:“这是把所有豆子都加进来的汤吗?”韩旭便顺势和他们分享腊八粥的起源、腊八节的故事,双方就在这样的生活交流中一点点增进了解。
来到古巴后,韩旭开始用视频形式记录自己的留学生活。在她的视频里,有在加勒比海捞海胆的体验、关于古巴特色烹调方法的分享,也不乏和留学生们一起过春节的温馨、听当地乐队演奏《月亮代表我的心》的动容……“虽然这里不发达,但我的留学生活却很理想。我想用视频为自己留下回忆,也想让陌生人对古巴这颗加勒比海上的明珠多一些了解。”(记者 孙唯 实习生 龚无忧)
责编:耿佩
赞
踩
路过